突破5000亿级后 宁波又该如何发力信息来源:宁波晚报 发布日期:2023-03-24 10:02
日前在宁波开机的《大江大河3》,牵动着不少宁波人的心。这部富含石化元素的改革献礼大剧,剧中多个场景都在宁波拍摄。的确,石化产业对于宁波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宁波石化产业发展快速,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2022年,宁波石化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21亿元。突破5000亿级后,对标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集群,宁波又该如何发力?
3月23日下午,“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阿拉甬商有话讲”政企协商会举办今年第一场活动,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万华化学、荣盛集团、恒河材料等8家企业负责人作现场发言,探讨绿色石化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石化新材料”,不少大咖都提到了它
活动邀请到的企业家,都是石化及相关产业的业界大咖。可以注意到,有限的会议发言中,大咖们数次提到了“石化新材料”这一关键词。
宁波大榭,20年间见证了一家大型化学品企业的诞生和成长。作为万华化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万华宁波公司于2003年开工建设,是目前世界上单个厂区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合理、技术最优、成本最低的MDI生产基地。
“我们企业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走了自主创新之路。”万华宁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中国化工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万华宁波将加快推动强链、补链、延链。一方面加快落实技改项目,强化已有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补充上游原料供应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依托园区已有资源优势,加速向下延伸,打造华东地区最具综合竞争优势的电池材料产业链。
“从一滴油到一根丝、一张膜、一个瓶”,荣盛石化如今已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水荣以“发挥一体化优势 推动高端化发展”为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当前国内石化产业高端产品发展力度不够、发展空间有较大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为此,他建议,鼓励企业实施技改,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企业布局高端新材料,向产业链下游高端化发展;落实项目要素资源,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发展用地紧缺、用能成本攀升,这是恒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前面临的困难及挑战。这不单是一家企业的难题,也是不少石化同行共同的“烦恼”。董事长杨孟君在发言中对宁波的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提升科技研发意愿、推进中试平台建设、加快基础配套建设、提高节能工作效率、加大发展用地保障、强化质量标准引领。
创新、跨界、融合,或是破局新方向
石化产业,能不能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市政协委员、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姚成志在发言中表示,未来10年将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期,但在发展中企业也面临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创新平台、政策优势不明显等短板。为此他建议,政府加大医药化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共建临床医学(药学)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级;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高分子功能膜和石化产业也有着紧密的产业链关系。据统计,2022年365bet官网娱乐_365数字含义_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整体功能膜行业总产值约为11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亚东建议,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链向新能源领域延伸,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链“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功能膜产业链技术创新支撑,积极布局氢能、储能、钙钛矿等下一代新能源用功能膜。
“纵观世界一流石化园区、石化企业,其技术创新大多具有这些特点:有着明确的科技创新导向、有着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有着充足的科技创新投入、有着接续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总经理、镇海基地新材料创新团队总负责人陈燕斌说,要加快形成具有鲜明宁波辨识度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集群,建议政府层面搭建平台,推动绿色石化创新联合体聚焦纺织化纤、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下游产业的“基础+高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同时,建立统一的中试及产业孵化基地、石化产业分析测试平台。
绿色引领,2025年宁波或将比肩鹿特丹
“总部对宁波基地过去三年的运营,是非常满意的,这要感谢宁波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诺力昂亚太区高级副总裁Marcus van Tilborg樊博睿在发言中盛赞了宁波的投资环境,同时也指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诺力昂公司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发言中,他建议,通过产业链的有效整合、有竞争力的公用事业及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制造化工园区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能源,推动化工行业绿色能源供应和低碳发展。
新加坡裕廊岛、美国休斯敦、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这些世界知名的石化基地,宁波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已越来越近。“预计到2025年,宁波石化基地产能规模将超过比利时安特卫普,与荷兰鹿特丹相当。”宁波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玉明说,宁波石化产业进入到5000亿级新阶段,必须对标对表世界先进石化企业和石化产业集群,从六个方面深入研究把握:坚持高端化方向、提高精细化比重、增强创新化能力、提升绿色化水平、推进融合化发展、坚持协同化治理。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