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为主题,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稳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种植业绿色转型,为构建全市种植业发展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聚焦聚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2023年,确保全市粮食面积170.9万亩,产量13.9亿斤,力争达到180万亩、14.3亿斤目标。油料20.53万亩、0.68亿斤;蔬菜135万亩、270万吨以上,确保粮食、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升,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产出均衡,全面实现稳产保供。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摸清底数,持续调优种植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动种植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力争各项工作在全省考核中保持先进,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三、主要工作
(一)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1.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层层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千方百计担起担稳面积、产量责任,市、县、乡、村、户层层分解逐级压实任务,牢牢守住170.9万亩和13.9亿斤任务底线的同时,自我加压,力争完成180万亩、14.3亿斤生产任务。制定粮油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主体培育,延长产业链条,全方位带动产业提升,加快产业体系重塑。
2.强化保障粮油生产。整合优化财政资金、科学增加新增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形成叠加合力,共同保护提升种粮农民积极性。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主动性,在稳主粮面积的基础上,力争提升旱杂粮和油料作物面积,稳定玉米、薯类、油茶面积,努力提升油菜、大豆面积和单产水平,适度增加芝麻、花生面积,促进旱杂粮和油料作物提质增效和发展壮大。全市完成油料作物面积20.53万亩、产量0.68亿斤,其中油菜14.92万亩、0.45亿斤。油茶新种面积0.0949万亩、抚育改造面积0.18万亩,油茶籽产量0.0026亿斤,大豆7.8万亩、产量0.28亿斤。
3.开展高效示范创建。分类、分品种开展粮食高产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粮油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全面完成市级高效粮食基地创建任务。做好示范方高产技术向大田种植技术过度探索,推广全环节标准化技术模式,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全链条产业融合,提升全域粮食生产水平。
4.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寒潮、干旱、强降雨、台风等灾害趋势研判和监测预警。制定发布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农业灾情调度机制,及早做好防灾物资准备。分作物、分灾种制定完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建立健全专家和农技人员联系灾区实地指导制度,科学评估受灾影响,落实落细关键措施。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质”,稳定收益预期。指导改种补种,加快灾后生产恢复进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主要粮食作物不因灾减产。
5.统筹病虫害及植物疫情防控。组织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重大病虫田间监测网点建设运行,严格执行重大病虫报送制度,强化会商分析,做到预报准、预警早、处置快。强化属地责任,重点抓好水稻二化螟、白叶枯病、“两迁”害虫和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流行性和爆发性重大病害,科学制定防控方案,提早开展防控准备,做好农药等物资储备。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力度,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同时,按照省厅工作部署,开展红火蚁、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强化部门协调,确保不发生规模化病虫害和疫情。
(二)坚决落实稳产保供要求,推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1.促进“菜篮子”稳产保供。落实“菜篮子”稳产保供措施,摸清“菜篮子”生产供给底数,加快推进市级战略性保供蔬菜基地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种植结构和上市档期,保证均衡供给,充分满足市民对地产蔬菜的需求,提高蔬菜自给率。
2.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水果、茶叶、菌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确保特色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稳中有升。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加快推进奉化、宁海等战略性蔬菜保障基地建设和市级种植业“六园”创建,串联坡地、山地、林地,合理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推进特色种植集中连片。加快推进特色优质品种研发、推广,选育一批适宜我市土壤、气候条件的品种。着力发展蔬菜、菌类、水果等农产品采后处理、保险储运等产地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初加工,推进茶叶、中药材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3.实施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规〔2022〕20号)要求,统筹推进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推动建设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示范基地,示范带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推进品种培优,加快筛选和示范推广一批质量优良、丰产性好、适销对路的新老品种,推进品质提升,改善产地环境,推进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治替代,加强生产过程投入品管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推进品牌打造,创建粮油、菜果茶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公布一批品质优异种植业品种和品牌,举办茶博会、好稻米、红茶、蔬果评选等市级粮油、蔬菜、果茶品质品鉴宣传推介活动,全面增强种植业品牌影响力。
(三)坚决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种植业绿色高效发展
1.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化。开展试验示范,优化施肥模式,集成推广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技术和施用新机具,示范带动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开展施肥情况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力度,鼓励增施有机肥。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引导,形成化肥减量增效的社会共识。
2.深入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联合供销系统从供给端继续深入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继续实施配方肥补贴政策,健全主要农作物主推配方发布制度,推进施肥建议卡及其配套技术进店、进村、进户工作,全域推广配方肥,健全数字化台账,完成配方肥推广使用6.3万吨以上。
3.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化。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融合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力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100万亩次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73万亩以上。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严防违规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强化回收闭环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
4.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强化农田节水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品种,推行适水种植。结合实际探索旱作节水农业增粮增效技术路线,推广喷灌、微灌、管灌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
5.推进耕地安全利用。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要求,落实属地责任,全面落实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积极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农艺调控、土壤调理等安全利用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和农作物种植管控。
6.全面加强农药、肥料行业管理和质量监督。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强化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和指导服务。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打击假劣农药产品及生产销售行为。加强肥料质量监管和质量监督抽查,督促生产企业提高肥料质量。组织开展商品有机肥企业现场考核工作,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优质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种植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粮食专班、耕地专班和土壤专班的工作职能,做好牵头协调工作。紧密围绕局中心工作,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强化工作举措。建立粮食生产领导分片联系包干制度,分级指导县、乡、村开展工作,确保全年工作指导到田入户,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二)强化考核评价。各地要做好粮食、蔬菜等关键指标的统计汇总工作,充分领会2023年度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保供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提质工作切实落实和体现到关键指标上,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体现工作成效。确保顺利完成乡村振兴考核、粮食安全考核和“菜篮子”工作考核等。
(三)加强资金监管。各地要加强与当地财政部门的衔接,及时研究完善本地粮食等种植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奖补、补助用途,并做好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需求申报工作,切实承担起高效粮食基地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主体责任。要严肃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对套取、骗取粮食补贴资金的要及时上报,严肃追责,营造清正廉洁的工作环境。
(四)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加强政策宣讲,开展政策下乡活动,印发政策明白纸,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和备春耕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粮食政策,力争粮食政策知晓率全覆盖,努力营造粮农对粮食生产稳定预期,创造积极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